國進民退?
作者上年同Roundtable去國家行政學院時就聽過某部委的官員指“國進民退”並不存在,認為是一個偽議題。”官進民退”,是關鍵在於現時中國經濟很大程度是來自政府投放的資金﹑四大銀行的貸款。正如其中一位作者耶魯大學大學教授陳志武所言,七萬億在金融海嘯後投放入市場,中國的經濟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。民企的效益減低,銀行貸款大部份流向國有企業﹑大型民企﹑中央的款項流入俗稱 “鐵公基”的工程。款項不能為就業﹑市場經濟提升效率,反而令民企要戴上”紅帽子”,屬於體制外的天則研究所所長茅于軾更指,美國的金融海嘯對策目的是增加就業,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?—奧巴馬一個字都無提過。而太平洋的對岸,中國政府的重點在GDP的提承,就業反而次要。
體制問題
茅于軾在書中不厭其煩﹑語重心長地說 : “民間不富﹑國家不富”,稅收改革 (應該指減免民企和個人入息稅)和國企私有化是目前經濟金融改革政策的要點。前者涉及中央與地方收入分配﹑後者則涉及社會敏感的賤賣國有資產﹑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,兩者都不易上馬。但兩者結合相信能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化不足﹑國企壟斷市場﹑民企沒有活力﹑市場仰賴政策等富有中國大陸特色的經濟問題。陳志武教授在書中有一個大膽的提議,老實說(筆者)我都曾經想過,因為這個建議香港都有。類似現時還運行中的盈富基金,在中國大陸要實行的話,是要將國企的公有股份﹑非市場化股份,賣給私人投資者,甚至分配給農民﹑農民工等低收入人仕。一次過解決中國經濟結構問題,如︰官進民退﹑貧富問題﹑民企不濟。從而,制約中央集權制下,行政部門權力過大﹑金融﹑財政力量集中在政府的問題,令到私有經濟得以重生。
所以始終中國經濟缺什麼?雖然”中國經濟缺什麼”一書沒有明言,但睇完的讀者都會知道”憲政”是不二法門。
(星島日報 26.08.2010)